【
儀表網 儀表研發】 “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自動控制技術。可以說,
控制系統就是工業裝備的‘大腦’。這個‘大腦’聰明不聰明,不僅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產規模,也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安全。”談到熟悉的“控制系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文海研究員打了個形象的比喻。
高安全成套專用控制裝置及系統-項目應用照片。
1月9日,王文海第二次站在了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領獎臺上。憑借“高安全成套專用控制裝置及系統”,包括浙江大學、上海電氣、上海三菱電梯、杭州優穩自動化、上海大學等在內的項目團隊,斬獲了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如果說,2013年得獎的‘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臺研究與應用’專注的是通用控制系統領域,那么這次的項目則聚焦于專用控制設備領域,比如汽輪機控制、電梯控制等,”王文海告訴記者,“專用控制裝置跟工業設備緊密耦合,成套、專用、軟硬件高度集成,具有二次開發工作量小,實施效率高,高安全、高性能,高精度等特點”。
以電梯而言,通用控制技術可以在普通電梯上得到應用,但摩天大樓所需要的高速/超高速電梯在能量回饋、多機調動和緊急剎車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這時候就需要在通用平臺的基礎上深度耦合,即“挖的更深”,實現成套專用,及高安全與高性能。
據王文海介紹,上海三菱電梯與上海電氣、浙江大學等開發的高速/超高速電梯成套專用控制系統的
制動器壽命可達1800萬次,是國內其他產品的9倍,其可靠性、舒適性、能效等性能指標在國內都具有水平,應用該控制系統的高速/超高速電梯已占據國產電梯的80%。
除此之外,項目團隊還成功研制出超臨界/超超臨界汽輪機成套專用控制系統、超臨界/超超臨界直流爐成套專用控制系統,并廣泛應用于脫硫、脫硝、除塵、
污水處理等領域,產品出口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
而“挖的更深”,在同一領域不斷發現新的問題、迎接新的挑戰,也是王文海團隊二十年來一貫奉行的理念。
“研究生階段,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的控制系統經常出毛病,我們常去的就是企業,給他們解決各種問題”。王文海從1985年起就在浙江大學學習和工作,當時,我國大型企業的控制裝備全部依賴進口,成為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受制于人的關鍵之“痛”。“這不單是一個成本問題,更隱含安全問題,于是在導師孫優賢院士的支持下,我們決定做一套自己的控制系統。”王文海說。
如果說當初走上研發控制系統這條路,王文海憑借的是激情,那么之后,他和他的團隊靠的則是“沉得下去、足夠專注”的韌性。
王文海(左一)及團隊在進行高安全成套控制裝置及系統的運行實驗。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套控制系統面世,到“全集成新一代工業自動化系統”,到“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臺”,再到 “高安全成套專用控制裝置及系統”,如同通訊領域的2G、3G到4G、5G,控制系統也在一代一代升級,每一個問題解決的同時,新的問題又冒出頭來。
“剛開始并沒有想象到事情這么復雜”王文海說。二十余年來,他們不僅把自己領域的邊邊角角都摸了個遍,還悉心鉆研跨領域的其他相關知識,終于得以在控制系統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鉆越精。
“接下來這幾年,您還會專注于控制系統的研發嗎?”
“當然。我們就是專做控制系統,只做控制系統。”
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王文海拿出了新的計劃書,“隨著智能制造的升級,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面臨很大的挑戰,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專做控制系統,只做控制系統”,這也是采訪過程中王文海經常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除了深厚扎實的專業基礎,這種“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專注與執著,想必也是他和他的團隊收獲成功的法寶。
(原標題:國家科技獎丨專注控制系統 打造“聰明”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