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研發】近日,由“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發的“面向工業無線網絡協議WIA-PA的網絡設備”在遼河油田金海采油廠實現應用,標志著以WIA-PA為核心技術的油井遠程監測與優化
控制系統正式且全面在我國油田投入使用。
以WIA-PA為核心進行數據現場采集及優化控制,可大幅度降低油田巡井工人的勞動強度,并及時發現地下抽油泵的工作狀態及故障,降低設備的檢修率。滿足油田精細化的管理需求,極大地節約了油田的生產成本,保證生產持續、穩定、的運行。該系統由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已申請國家5項,軟件著作權4項。
目前,油井遠程監測與優化控制系統已經在吉林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多地實現示范應用和推廣。
該系統是以WIA-PA為核心的數據采集及優化控制系統。據了解,WIA-PA協議一致性測試規范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研發,于2016年3月正式發布,并于2016年7月1日出版實施,作為WIA-PA協議的拓展和延伸,該規范將為基于WIA-PA標準的工業無線網絡協議棧和設備等提供了標準符合度的測試依據和方法。
該系統通過WIA-PA無線設備采集了油井現場數據,包括油壓、套壓、溫度、電量以及示功圖,進而通過遠程
RTU將數據傳輸至網橋,后至作業一區
服務器。上位機采用B/S的軟件架構,集成了用戶權限、現場數據、功圖數據、歷史數據、報警功能、功圖診斷、產液量計量、動液面分析、平衡度分析、泵效計算以及報表導入、導出、審核等功能,目前已申請國家5項,軟件著作權4項。其中,功圖診斷涵蓋了16種油井工作狀態,功圖診斷的正確率在96%以上。產液量計量算法實現了油井遠程軟計量功能,計算產液量平均誤差在6%以內。油井遠程監測與優化控制系統中數據的自動更新、自動生成、報表的上傳、下載、審核、覆蓋等功能全面實現了金海采油作業一區的無紙化辦公。
系統功圖診斷功能、泵效分析、產液量計量等功能在試運行階段累積發現桿柱斷脫、泵上下碰等嚴重故障30余次,躺井率由3.2%下降至2.3%。泵效從59.6%提升至62.1%,共計增加產油量12045噸。其中,功圖診斷、產液量計量、動液面、網絡狀態分析等核心優化方法的研發從根本上提高了油田的單井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油田巡井工人的勞動強度,并且能夠及時的發現地下抽油泵的工作狀態及故障,降低了設備的檢修率,滿足了油田精細化的管理需求,極大的節約了油田的生產成本,保證生產持續、穩定、的運行。
目前,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成果油井遠程監測與優化控制系統已經在吉林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多地展開應用,為WIA-PA無線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資料來源: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工業控制網絡與系統研究室)